从筑路中品尝降本的喜悦---潼关冶炼公司筑路小记
五月中下旬的天气,时而阳光毒辣,让人燥热难耐;时而细雨绵绵,凉爽不期而至。在潼关冶炼公司二分厂污水处理车间北面路段的工地上,几名身穿工服的员工,拿着铁锨、扫帚,拉着架子车,正在筑路。他们当中有分厂厂长,有车间主任、生产班长,也有普通员工。他们每天顶着变幻莫测的天气,在砂石灰尘中忙碌。天天加班,有时干到晚上十二点。往往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人早已汗流浃背,但还是停不下来,仍然你挖我铲,有说有笑,干劲十足。
他们是分厂专门筑路人员吗?不,是临时组建的筑路队伍。
原来,在分厂污水处理车间的北面的厂区道路上,有一段缓坡。原来的水泥路面,由于拉红料的车常年碾压,超重车辆来回穿梭,几十米的路段,已是“四分五裂”。早已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雨天更是渗水严重,几次被列入危险路段。重新筑路是迟早的事。
“为什么要自己干,而不请外委专业施工队?”
负责此项工程的副厂长贾千涛说:这路段只有几十米,属于小活,请外面的施工队就得20万元,而我们自己干只需10万元。目前企业上下都要求降本增效,这些小修小补的活,我们完全能自己干。过去老国企一些水管、线路安装不也是内部承包吗?活既能干好,员工也能得实惠,不是一举两得吗?
“工程质量有保证吗?”有人提出疑问。
“应该有保证”。在工地上忙碌的污水车间主任张东魁,擦了一把汗说。“其实,我们也咨询了社会上专业的施工队,还请设备部作了工程预算。而且我们根据路况特点,将一些废旧的钢网龙骨浇筑其中,路更结实。另外,将原料大棚的雨水收集,改成暗渠,不让雨水流经拐弯处的路面,也减少了雨水下渗的几率”。
这只临时筑路队伍,冶炼车间和污水车间的人都有。他们拿出专业精神,盯紧各个工序。购水泥砂石,清理碎石块,挖掘“橡皮泥”,夯实三级灰土,再打混凝土,请专业筑路工现场浇筑。先修路段的左半边,再修右半边。就连最后完工的路面,也呈现出珠帘式的“压纹”,很是美观。一个多月过去,已成为半个筑路专家---二分厂厂长王喜民,看着自己分厂的筑路成果,看着过往拉红料的车辆,心里美滋滋的。他不无感慨地说:自己修路,虽然劳累些,但省了钱,也锻炼了队伍,收获是多方面的。
据悉,二分厂的红料大棚南墙加固、污水沉降池等多个小项目,也都是二分厂组织实施,降本增效成效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