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市评论

协会首页 > 黄金知识 > 金市评论

时评|黄金产量下滑不应成为常态

发布日期:2022-03-25     作者: 信息员     浏览数:92    分享到:

1月27日,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了2021年黄金全产业链的相关数据。不出大家的普遍预料,去年我国黄金产量为328.98吨,连续第五年呈现下滑态势,并且下降幅度创新高(2017年同比下降6%、2018年为6%、2019年为5%、2020年为4%),达到了近10%。这与我国黄金产量峰值(2016年达到453.5吨)相比,下降了近三成。


 虽然黄金产量下滑在行业内已经不算“新闻”,好像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但笔者认为,这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高度警惕,深挖产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说到近年来黄金产量下滑的原因,看似是一些不可控外力的影响。比如,2017年至2019年产量下滑是因为政策原因,包括环保税、资源税、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氰渣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等;2020年疫情的暴发更是让黄金产量下降有了更充分的理由;2021年则是因为政府加大了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检查整顿力度,让山东省一些企业停产近半年,河南一些企业也受到影响。


梳理近年来黄金产量下降

林林总总的原因

无非两个关键词

环保安全



huán  bǎo

环  



从主观上来看,一些政策的出台,的确是为了让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为了让从业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保障。但客观上,个别政策在出台前没有做到详尽的调查研究,对出台后的后果考虑不充分,统筹发展和安全环保的整体性不强,甚至存在“一刀切”的情况,为黄金矿业在内的一些产业造成了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得更深一点,如果一两个政策出台后对黄金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还可以说得过去,但为什么近年来出台的大量政策都与黄金矿业过不去呢?是不是我们也应该从自身找点原因呢?

特别是2021年,我国黄金产量同比下滑近10%,这个“同比”是与受疫情巨大影响的2020年相比的。原因很简单,就如上面说的,就是因为黄金行业上半年发生了两起安全生产事故,政府加大了安全生产检查度、力度。


ān quán


安全是红线、底线,更是生命线——这个讲法在黄金矿业领域早已人尽皆知。但安全生产意识有没有在我们发展过程中时时在线,从这两起安全生产事故来看,就要打个大问号。可能有些企业觉得冤,自己的安全生产搞得好,却要被“连坐”。就笔者来看,说冤也冤,说不冤也不冤。说不冤,是因为行业暴露出问题,肯定是很多问题的叠加才发生了举国关注的安全生产事故,自认为安全,说不定就有很多隐患而不自知,查一查也有好处,也是改进的机会。另外,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在外界来看,是“金矿又出事了”。他们不会深究是哪家矿山,属于哪家企业。所以,每一个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伤害都是对行业的整体伤害,没人可以独善其身。


综上,黄金产量下降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政策变化、偶然事件发生带来的不可预见影响,而内因则是我们虽然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


作为一个产业门类,如果其产业规模不断收缩,其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将大打折扣。因此,黄金产业不应把产量下降作为“常态”,而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快速推进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发展真正符合政府、社会的预期,与国家发展真正实现同频共振。

上一篇:金市晨报3月25日 下一篇:金市晨报3月24日

返回顶部